」Photo Credit: 《風中的黑籽菜》《風中的黑籽菜》中的保正也有其原型。
外界普遍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勢將邁入第三任期,暫無「交棒」可能,因此年齡上可望邁入二十一大的人員更受關注。中國全國人大2018年3月11日以99%贊成率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並將習近平思想、監察委員會等內容入憲。
若要在二十一大躋身中央,則至少要是1960年中後期出生的人員,才有機會進一步晉升。10月29日,國台辦副主任劉軍川就在湖北一場研討會上力陳台灣的經濟、民生、文化、外交將如何在統一後受益。外界預期,這些新任地方諸侯當中,勢必有人可望遞補因屆齡退休而釋出的政治局委員名額。若以「七上八下」(67歲續任、68歲退任)的慣例推估,目前的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在明(2022)年20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時未滿68歲者,有現任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廣東省委書記李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新疆自治區書記陳全國、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坤明,以及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而傅政華擔任公安部常務副部長時,也與孟建柱擔任中央政法委書記時間有所重疊,在業務上曾受孟建柱指導,因此令外界好奇,整肅層級是否會向上延伸。
另外,在這次六中全會前,中共方面也對政法、公安系統展開清洗,包括前公安部副部長孫力軍、前重慶市副市長兼公安局長鄧恢林、前上海市副市長兼公安局長龔道安、前司法部長傅政華接連落馬。相對過往中共梯隊接班途徑,顯得相當罕見。其次甘利明在經濟安保的角色,才是岸田跟他合作的基礎,因為包括山際大志郎、小林鷹之的任用,背後連結的樞紐人物都是甘利明。
也就無法像安倍晉三在選戰開跑「第一聲」時說的:「我還有兩件事還沒做到:拉致(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及修憲」那樣的瀟灑。對照原先各界普遍認為會掉30~40席的預估,可以說是一場大勝。台灣的讀者可能會很失望,但作為日本現任首相,岸田總理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受到武肺重創下的「災後重建」。文:謝文生 這次日本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所獲得的席次,不僅獨自跨過過半數所需要的233席、來到可以囊括各委員會委員長的絕對安定多數的261席
換句話說,這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增加速度,一直快於基本工資增加能夠趕上的速度。如今,台灣牛奶價格全球第二,米糧的價格第四,地瓜和蘋果價格第五。
與此同時,台灣企業卻能夠為自己賺取越來越高的利潤,同時壓低台灣勞工的工資,剝削他們的勞動力。然而,消費者價格的變動顯然與進口國的價格變動和相關產業賺取的利潤密切相關。因此,這些17項重要民生物資對台灣勞工來說,是變得越來越昂貴了。如果台灣的基本工資要與這些國家類似的生活成本掛鉤,實際上今天應該在四萬左右。
因此,台灣消費者物價的急劇上漲導致台灣成為世界上民生用品價格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台灣的基本工資遠遠落後於趨勢線。事實上,從2000年代初開始,可以在下圖看到,雖然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持續上漲(粉紅色線),但台灣基本工資的增加卻滯後(綠色線),直到蔡英文2016年上任以來的這幾年,差距才開始縮小。雖然這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變動,與基本工資的變動沒有關係,但這些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物價變動是有明顯的模式的。
上述比較表明,消費者價格上漲極有利於整個供應鏈中企業的利潤,因此消費者物價上漲與企業利潤增加的相關性比,與工資變化的相關性更高。作者製作提供 因此,工商團體將基本工資上漲作為代罪羔羊,並不公平地將台灣消費者物價上漲歸咎於基本工資。
作者製作提供 那麼,按照工商團體的邏輯,我們是否應該禁止進口到台灣以防止物價上漲? 台灣物價上漲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我們將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與農林漁牧業的利潤進行比較,還可以在下面的圖表中看到,消費者價格的變動與利潤的變動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比和工資變動的關係更為密切。的確,比較台灣最大的兩個進口國美國和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可以看到,從2000年開始,台灣消費者物價的變動就跟隨著美國和中國的變動。
換言之,正是放鬆管制的經濟方式造成了經濟不平衡,導致台灣企業過度盈利,以犧牲勞工為代價。作者製作提供 台灣的工商團體不斷抱怨工資不能上漲,因為他們將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如果台灣的基本工資要與這些國家的民生用品價格掛鉤,那麼台灣的基本工資今天實際上應該在的52,500元左右。作者製作提供 然而在過去的20年裡,這基本上沒有發生——特別是在陳水扁和馬英九任總統期間——基本工資要麼沒有增加,要麼停滯不前。作者製作提供 但今年,台灣基本工資2.4萬元遠遠落後於趨勢線(紅點),僅處於消費者物價比台灣低20%至30%的其他發展國家水平。作者製作提供 而且,將這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變動與批發業的利潤變動進行比較,也可以看出兩者在過去十年間的關係非常密切。
因此,與生活成本相比,台灣的基本工資與其他國家相比被嚴重壓低。如果工商團體如此擔心消費者物價上漲,那麼他們不是應該提倡減少利潤以壓低消費者物價嗎? 這也意味著,要降低消費者物價漲幅,就需要實施價格控制,抑制企業的利潤,以防止消費者物價大幅上漲。
在下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到,在過去四年裡,這些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實際上每三年左右就會上漲約4%。台灣企業是否通過壓低台灣勞工的工資,賺取了過多的利潤? 正如我之前寫的,若將台灣的基本工資和生活成本,與人均GDP相近(兩萬美元至五萬美元之間)的其他發展國家進行比較時,可以看到其他國家的基本工資,通常與他們的生活成本相對應(如下面的相關圖表所示)。
下圖顯示批發部門利潤的變動跟隨上一年消費者價格的變動。台灣今天的基本工資,竟類似於民生用品價格只有台灣一半左右的國家水平。
換句話說,即使在基本工資沒有增加的年份,這些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仍然在不斷上漲——這是過去40年明顯的模式。說明台灣消費者物價上漲與台灣超市消費者物價上漲密切相關。在去除2008年和1989年物價漲幅超出正常範圍的異常後,在下圖中可以看到,基本工資的變動與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之間再次幾乎沒有相關性。作者製作提供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消費者物價和工資的變動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基本工資與物價的迷思(上):無論基本工資是否調高,消費者物價都在不斷上漲 比較基本工資的變動和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變動時,情況就很清楚了。同樣,消費者物價的變動也與食品及飼品製造業的利潤,顯示出更強的關係——利潤的變動往往在消費者價格變動兩年後發生。
將基本工資與民生用品價格進行比較,我們再次看到相同的趨勢——其他國家的基本工資,通常與其民生用品價格相對應。這表明,這些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的原因是農業部門的價格上漲,以及該部門的企業賺取的利潤——17項重要民生物資包括米麵粉及調製麵粉、豬肉、雞肉、雞蛋和鮮奶。
作者製作提供 在這種情況下,像最近全聯收購大潤發的這樣的連鎖超市日益壟斷,而導致的缺乏價格競爭,是危險的這表明,這些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的原因是農業部門的價格上漲,以及該部門的企業賺取的利潤——17項重要民生物資包括米麵粉及調製麵粉、豬肉、雞肉、雞蛋和鮮奶。
作者製作提供 在這種情況下,像最近全聯收購大潤發的這樣的連鎖超市日益壟斷,而導致的缺乏價格競爭,是危險的。上述比較表明,消費者價格上漲極有利於整個供應鏈中企業的利潤,因此消費者物價上漲與企業利潤增加的相關性比,與工資變化的相關性更高。與此同時,台灣企業卻能夠為自己賺取越來越高的利潤,同時壓低台灣勞工的工資,剝削他們的勞動力。作者製作提供 而且,將這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變動與批發業的利潤變動進行比較,也可以看出兩者在過去十年間的關係非常密切。
換言之,正是放鬆管制的經濟方式造成了經濟不平衡,導致台灣企業過度盈利,以犧牲勞工為代價。事實上,從2000年代初開始,可以在下圖看到,雖然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消費者物價持續上漲(粉紅色線),但台灣基本工資的增加卻滯後(綠色線),直到蔡英文2016年上任以來的這幾年,差距才開始縮小。
如果台灣的基本工資要與這些國家的民生用品價格掛鉤,那麼台灣的基本工資今天實際上應該在的52,500元左右。作者製作提供 台灣的工商團體不斷抱怨工資不能上漲,因為他們將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
說明台灣消費者物價上漲與台灣超市消費者物價上漲密切相關。將基本工資與民生用品價格進行比較,我們再次看到相同的趨勢——其他國家的基本工資,通常與其民生用品價格相對應。